2016年4月6日晚6:30,教信系举办了本学期第三次coffee time,本次活动邀请嘉宾为研究方向是Presonal learning的Peter Riezebos博士。Peter博士思维开阔、具有丰富的学习经历,本科、硕士在荷兰攻读了philosophy, physical, businessadministration ,communicationscience四个专业,攻读学位期间,先后游历十几个国家,他最信奉的一句话是“你最好的知识就是你的经历!”。另外他除了在专业研究方面有很深的体会外,还是业余画家,曾一幅画作,成交金额达到200多万人民币。所以,这次带有传奇经历的Peter博士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他非常感兴趣的话题“How to do a debate?”,参加的主要人员是教信系15级硕士研究生,现场反应热烈。

本次coffee time的话题因为与辩论有关,所以整个现场比较放松。首先Peter博士给我们讲述了一些他自己先前的游学经历,他发现不管是在哪个学校,辩论是一件非常有难度但是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反思的行为,并且着重分析了“辩论”和“讨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Peter博士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着他在不同学校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举的案例生动形象,现场氛围十分活泼。
紧接着,就如何开始一个好的“statement”展开了讲解。首先Peter博士对“statement”中如何开始一个陈述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提供了一些很有技巧性的知识,比如non-verbal行为在“statement”中非常重要,往往传递了70%-80%的信息量,一个好的“statement”会影响听众对辩论过程的热心程度以及参赛人员的热情。还邀请同学做了statement现场示范,并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然后,Peter博士针对debate的“Personal learning”进行讲解,介绍了大脑是如何在communication过程中给出feedback,并且促进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发展以及“Personal learning”。
在coffee time的最后环节,Peter博士给出了一个辩题——“Can all judgements do by computer softwares?”,现场抽选6名队员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现场氛围达到高潮。辩论双方根据自己的statement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辩论结束后,Peter博士就双方的辩论过程做了点评,指出辩论过程中各个技巧性tips,整个现场反应热烈,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活动,互动交流,吸取知识。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第三期coffee time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