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第三届KSP三校联合学术交流活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文楼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卫玉、张文正、金慧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郁晓华、孟玲玲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吴涛老师,future learn中国区代表许敏骥,以及三校学生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文丽主持,三校的学生代表就“知识·创新·教育”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交流。
首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金慧老师致欢迎辞,她热烈欢迎华师、上师的师生不辞辛劳来到松江参加活动,并由衷地感谢华师沈霄凤老师创办KSP,搭建起了三校学术交流的平台。
接下来进入正式的汇报交流环节。首先进行分享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代表。研一的姚媛媛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关于MOOC平台讨论区中教师角色的实证研究成果,她以中国大学MOOC为例,选择了四门课程,经过教师角色编码分析,得出结论“课程的学科性质影响着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博士生蔡慧英师从顾小清,她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向大家分享了她在科学探究课堂中学习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的相关研究,并提供了WISE、WallCology、Evo Room三个生动的案例。胡艺龄博士同样是顾小清老师的得意门生,她汇报了学习分析技术在线学习行为研究的成果,其扎实的科研功底、恰当的研究方法、新颖的数据分析技术,获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三位学生代表不负众望展示出了华东师大教育技术学的科研实力。

然后,上海师范大学的三位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上师大的教育技术研究以“接地气”著称,三位代表胡宁琳、李建楠、周新悦分别跟大家讲述了3D打印课堂、scratch创作理念、YPLAN教育,这些实际实用的科学研究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迎来阵阵掌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兰丽宁、刘迪、郭兆静为大家带来了她们在教育信息化和上外慕课建设领域的研究。上外利用其多语种优势,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获得点评嘉宾的赞赏。同时,他们与英国开放大学的慕课平台future learn合作,即将有《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上线。
三校发言汇报交流结束后,金慧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呼吁学术的合作共享,欢迎三校师生加入上外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中心。最后,三所学校交换了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第三届KSP三校联合学术交流活动顺利拉下帷幕,但三所学校由此缔结的情谊还在延续。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领域学科,需要团结合作,不断壮大。KSP教育技术科研动态的共享交流并未停止,来年还将继续! 第三届KSP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研会承办。
(文/胡思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