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3-03-14
作者:
浏览次数:
189
|
陈向东、蒋中望(2011)。现代教室的空间架构。现代远距离教育,4,54-59。 高丹丹(2011).Social Software &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Internet Technologies & Society 2011 Proceedings,311-315. 顾小清(2011)。教师教育评价系统提供诊断服务。中国教育网络,1,33-35。 顾小清、付世容(2011)。移动学习的用户接受度实证研究。电化教育研究,6,48-55。 顾小清、 郭晓枫、蔡慧英(2011)。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连接CSCL的研究与实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15-22。 顾小清(2011). Designing a mobile system for lifelong learning on the mov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3,204-215. 顾小清(2011). Improving accessibility for seniors in a Life-long Learning Network: a usability study of learning websi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ul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2,11-24. 顾小清(2011). Design, Sharing and Co-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A case of lifelong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Shanghai Design, Sharing and Co-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204-220. 顾小清(2011)。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教育信息化规划及进展。电化教育研究,2,5-10。 任友群、侯承宇(2011)。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访秘鲁教育部首席教育技术执行官奥斯卡•贝塞拉。开放教育研究,1,4-9。 任友群、王觅(2011)。新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国际交往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3-15。 张瑾、任友群(2011)。知易行难:信息素养视角下的高校教学信息化。远程教育杂志,1,68-72。 李静、任友群(2011)。数字化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访泰国网络大学项目专家查瓦勒•勒查罗兰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4-8。 詹艺、汤雪平、程元元、任友群(2011)。拓展社会想象力: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教育研究——美国AERA2011年会述评。远程教育杂志,5,3-14。 徐世猛、任友群(2011)。开放教育资源与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访美国纽约大学高级副教务长多尔顿•康利教授。开放教育研究,5,4-9。 詹艺、任友群(2011)。培养数学专业师范生TPACK的实验研究。中国电化教育,10,15-23。 赵春、卢蓓蓉、秦虎、张瑾、任友群(2011)。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教育——以“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项目为例。远程教育杂志,6,10-17。 程佳铭、任友群、李馨(2011)。创造力教育:从授受主义到有结构的即兴教学——访谈知名创造力研究专家基思•索耶博士。中国电化教育,1,1-6。 孙江山、余兰(2011)。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7,114-117。 王美(2011)。视频研究在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中的运用。远程教育杂志,6,66-72。 王美(2011)。逼真教学问题解决情境中教师适应性专长表现的实验研究。中国电化教育,10,24-32。 王美、柳恒爽(2011)。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教育神经科学引论》评介。教育发展研究,18,78-79。 李静、王美、任友群(2011)。解放知识,给力心智——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对外关系部主任史蒂芬•卡尔森。开放教育研究,4,4-11。 王美、任友群(2011)。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再思考: 方法、实践与理论。中国电化教育,4,1-7。 王美、裴新宁(2011)。为了儿童学习的课程——中国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情境课程的建构。教育研究,11,89-94。 吴永和、 郭玮、 祝智庭(2011)。教育信息化技术国际标准现状与展望——SC36国际标准组织及其第24届会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139-151。 马晓玲、吴永和(2011)。Research of Sharing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Social Computing Environment。The 13th IEEE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300-303。 吴永和、 姜鑫、 于洁(2011)。MyMathLab与Sakai、Moodle的比较研究。中国电化教育,10,132-136。 熊莉莉、吴永和(2011)。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电子书包应用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ICITSM 2011),2575-2579。 薛耀锋、孙华丽、吴永和、 Chen, Si-Ka.(2011)。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ciety, 138-141。 吴永和(2011)。研制电子书包(课本)国家标准。中国教育网络,7,62-65。 闫寒冰(2011)。教育技术骨干教师的培养路径分析。电化教育研究,11,102-106。 闫寒冰、潘思强(2011)。远程教学的时间管理:弹性多一些还是严格多一些。开放教育研究,3,106-112。 闫寒冰、祝智庭(2011)。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的“去专家化”实现—基于教育设计研究的成果实例。中国电化教育,7,47-52。 闫寒冰(2011)。从“使学习真正发生”到“使学习达到目标”---远程教育中的学术性支持误区辨析。远程教育杂志,3,49-53。 叶长青(2011).A Scalable Intelligent Service Model for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rm Based on RTCT. Computer Society, 3. 郁晓华、马立、祝智庭(2011)。信息时代的教师继续教育:走有中国特色的“混合式”研修之路。中国电化教育,12,54-59。 郁晓华、祝智庭(2011)。CSCL中交互支持的新助力——多触点技术。电化教育研究,1,64-68。 郁晓华、祝智庭(2011)。电子游戏教育评价的新视角:基于多元智能的设计。中国电化教育,11,7-10。 郁晓华(2011)。幼儿多触控虚拟学具的研究与设计。中国电化教育,1,133-137。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教育研究,11,21-28。 张际平、张丽(2011)。在线实践共同体成员参与动机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22-26。 张际平、陈卫东(2011)。教学之主阵地:未来课堂研究。人大全文复印,2,16-21。 陈卫东、叶新东、秦嘉悦、张际平(2011)。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中国电化教育,8,6-13。 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2011)。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远程教育杂志,4,39-45。 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2011)。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与特性研究。电化教育研究,8,91-97。 余朝文、张际平(2011)。基于网络学习型社会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中国电化教育,6,70-75。 张丽、张际平(2011)。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的个案研究——以Sybase交流群为例。电化教育研究,1,50-53。 祝智庭(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中国电化教育,1,20-25。 祝智庭、郁晓华(2011)。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电化教育研究,4,24-34。 祝智庭、贺斌(2011)。解析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中国电化教育,6,16-38。 祝智庭、管珏琪(2011)。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中国教育信息化,7,4-8。 祝智庭(2011)。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模式。中国教育信息化,9,22。 祝智庭(2011)。“遗传型”教育要向“创新型”教育转变。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8,44。 Ruben Blair, Peter Riezebos, Peter de Vries, Sjoerd de Vries, Zhu Zhiting(2011).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lf-Efficacy o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in E-learning: A China Case Study Proceedings of the ICELW 2011. http://www.icelw.org/, June 8th-10th, New York, NY, US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2011. 罗红卫,祝智庭(2011)。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发展:一个国际视角的考察。外语电化教育,6, Zheng-Hong Wu1,2, Zhi-Ting Zhu3, Maiga Chang4(2011). ssues of Designing Educational Multimedia Metadata Set Based on Educational Features and Needs. Journal of InternetTechnology,Vol. 12(5), 685-698. 张浩、钱冬明、祝智庭(2011)。电子阅读方式分类研究。中国电化教育,9,25-29。 祝智庭,顾小清,Collis, Moonen (2011).ICT in Chinese Schools: Striving for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Equal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5-6, 32-37. 祝智庭(2011)。电子书包:沉寂十年今番起,焕然一新刮目看。中小学电脑报-信息教研周刊,15,4-5。 陈丹,祝智庭(2011)。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中国电化教育,1,71-77。 Ruben Blair, Peter Riezebos, Sjoerd de Vries, Peter de Vries, Zhu Zhiting(2011). Quality in E-learning: User Experiences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Virtual Environments Research Group (iVERG) conference. Immersive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eesside University, UK., 4, 185-197.
|
|
|
|